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晚上好!

我是来自公关关系与广告学的应届毕业生胡启源,今天我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UIC的大学生活。

在读大学以前,我的高中班主任曾经在高考前这样勉励我们:熬过最后一个月,之后大学四年的生活就轻松的多了。但是她这一句话在UIC明显不适用。上大学后,我每天几乎都在课题和各种任务的准备中度过,有时晚饭时间约上组员边吃饭边讨论,偶尔开着电脑做设计直到深夜,演讲前夕梦里也在背稿子,还有期末之前日子都是在图书馆埋头读书。

我在UIC招生办公室实习的时候,曾接到过很多家长的咨询电话,来问我在UIC的学习怎么样?我都会笑称这是再读四年高三的意思。也许你们会奇怪,在UIC的教育制度下面没有班主任,也没有所谓的辅导员,甚至连“班”的概念都没有,是谁在督促我向前呢?我想说的是UIC的教育制度让我学会了何谓对自己负责,自主学习是我在UIC收获到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高桌1

就用GPA制度做一个例子,GPA 制度是对所有UIC学生来说一个很残酷现实,因为无论你在乎与不在乎它,它都将影响你的学士学位证。当然如果你只在意轻松过好每一天而不在意它的高低,它是无法引起你足够的自觉去学习的。但是当你意识到它之后将对你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相信任何人都没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忽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在大学,往往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太多的抉择,我希望每一个自己做的决定,都可以把自己引导到更好的方向去。选择学习或者不学习,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将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到底。

其次,我在这里还意识到,在大学阶段找到自己所爱的专精方向很重要。学习并不只是靠鞭策,找到兴趣,它无疑是支撑4年繁重学业的最大动力。也许了解自己的喜好需要在学习中不断与教授和朋友之间比对,需要时间去发掘,又也许自己所喜欢的并不是家长们口中所说有职业发展前景的专业。但是我确信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只要投入热爱与激情,总能在领域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不同于因为要高考而拼命苦读,前者更能让我体会到大学的意义:作为一个大学生,知识和前途固然值得考虑。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更需要考虑的是眼下我所做的事对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并不急需知道我能做到什么的,但是我确信我要知道我能成为什么。“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后,则无往而不利。”这也是我在大学学习里深刻的感悟之一。

学校的生活很紧凑很忙碌,但是在课余时间的生活也是很精彩的。UIC 最让我欣赏的一个地方就是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见识的机会。在大三暑假,我参加到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暑期课程,可以到本部去体验学习是我来到UIC之后一个很大的期待。虽然说UIC的教育模式跟香港浸大是一样的,但是说道风土人情却是呆在大陆永远感受不到的。我特意进修了新闻学的课程,既可以感受浸大最负盛名的学科,并且还可以参与到了很多实地采访中去。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可以参观到香港政府新闻处的内部运作,还有参与到香港七一游行的采访中去。在游行采访的过程中我亲自接触游行的群众以及部分当地政界的有名人物。在聆听中了解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一些见解,了解到了与内地不同的政治体制下人们是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了解到了不同的媒体的传播度和对受众影响力的差异。这一些经历都被我写进我用于申请硕士的简历上。

高桌2

这样的四年真的不是用轻松可以形容的生活,但是却真实地充实着我的每一天,并成为了我毕业之后生活工作的重要积累,提高我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很多家长在咨询我的时候都会问到:UIC与国内的211或者985的那些院校相比,我们这些学生究竟优胜在什么地方呢?我只能回答,当我那些就读在这些高校就读的朋友在跟我抱怨午觉睡过头了没去上课还头昏脑胀的时候,我在充实自己;当他们在微博上发布假期又去了哪里旅行的照片很开心的时候,我依然在充实自己;当他们还在讨论最近的新款手机的时候,我已经在学校涉猎过了韩、日、德、西、法五种外语外加本来就是学校要求的英语。相比于其他国内大学就读的同学,我得到了比他们更加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而且很高兴,这四年我并不虚度。正是有这些经历,让我可以有内容今天站在这里给你们分享。

在众多UIC的优秀毕业生中,我只是当中最普通的一员,我希望在座各位的孩子们将来能比我更优秀,四年后,UIC会让他们变得更值得让你们自豪,让学校自豪,让社会自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