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是在UIC读的,刚开始入学的时候我有点后悔,为什么不选一个普通的本科学校,而去一个国际学校受语言折磨。除了国文课是普通话教学,数学,计算机,商科等科目都是用国外原版教材英语教学,刚开始不适应觉得难度很大,当我去其他国内学校旁听几节课的时候我甚至羡慕过那些学生,都是普通话教学多么舒适。经过大学的积累和工作的实践,我很庆幸我真是做了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大学几年,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学术能力,而且是一种学术态度,一种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

       关于学术态度,我们大一的一门必修课叫‘学术阅读与写作’,而写作里学的第一个单词是plagiarism(抄袭),交给老师的每一份小论文里引用别人观点的句子,学生要学会如何引用,注明出处等。任何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没有注明出处的就会被判抄袭,即使是一份小作业出现这样的问题,直接的后果是零分,这门课可能会需要重修。学校有专门的负责查抄袭的老师和相关反抄袭软件,而想冒险的同学在毕业论文的时候如果出现引用不当或者抄袭,会被要求重新写,推迟毕业。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学会诚信,学会尊重别人的原创作品。而国内很多其他高校学术论文抄袭,假造高就业率的负面报道并不少见。因此,我在国际高中教学实践中,也向我所在的英语部门提出了学术诚信专题讲座的建议,让学生加深对学术诚信的认识,这一倡议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非常平等融洽的。大部分外教会希望你直呼他们的名字,不是叫他们一定得尊称什么老师,什么教授。老师偶尔上课会嚼口香糖,直接坐在课桌上等这些在国内的传统学校是被叫停的。小组讨论个人观点发表是家常便饭,小班教学的科目中老师甚至提醒学生每个人都要发言,要是有学生没有发言的话就不能下课。国外老师会很希望看到学生积极讨论发言,鼓励不同的思维,而不是一个安静听话的课堂。而在课外提问,老师在办公时间是非常欢迎我们去探讨问题的,但是我们没有和老师预约就去问上课留下的问题,即使老师当时办公时间有空,他也可能会严格拒绝学生的冒然闯入让学生预约后再来,当学生有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我们需要在老师的办公时间和老师预约探讨。这样的老师教会我们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尊重别人的时间。

       在国际视野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及老师让我认识到文化差异和如何更好的处理这样的关系。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我们参加颁奖典礼,颁奖之后就是自助餐,我们学生一窝蜂地冲向我们最喜欢的食品旁挤成一堆,而我们的教授们穿着正装非常绅士非常优雅在等待学生都取完食物就位后他们自觉排成一队,和我们学生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还有大一一次高桌晚宴上,领事馆官员正在演讲,我和美国驻广州领事馆官员的夫人一起就餐,我问官员夫人说‘Is that guy your husband?’,其实我用guy这个词汇觉得显得随意些,但是官员夫人很有礼貌地指正我们说在正式的晚宴我们不能用 ‘guy’这个词,会显得不礼貌,可以用 ‘man’。看到我们这桌比较安静还教我们在参加晚宴的时候怎么用‘small talk’,尽量收获一些社交信息才让宴会时间不浪费。 国际学校给我们很多这样和不同国家的人们类似的接触机会, 另外我们的老师丰富的文化背景,他们到不同国家求学工作的经历也让我认识到要不断的发展提高自己,才能有更精彩的人生。

      那么读国际学校还可以学生带来什么呢?我想记录下两点:

      英语能力:也许你会说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还是想做具体举例。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我工作学校的一个高中学生交流了很多话题,我问她你来国际高中读书近两年学习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她说她现在对英语自信了很多,用她的话来说‘现在让我考初二初三的英语考卷我肯定能拿满分,在国际高中学的英语难度比传统中学的大多了’。我为她的自信感到很高兴,她说第一年入学的时候还有些课听不懂,现在都能很快就明白。 就我本人的经历而言,我也会这么自信,先前我雅思听力考了满分,我觉得是国际学校给我的一个优势,因为雅思考试里很多的学术场景就是我在大学里经常遇到的学习场景,就像是每天发生的事情,学生用英语学习不同的科目,将来考雅思托福里面涉及的不同领域不同的场景,很多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场景里。所以做起听力题都觉得好熟悉的话题,而在国内其他高校是很少有相关的学术场景的。

       推荐信:UIC还有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各科目老师的推荐信。我们UIC的优秀毕业生,很多都没有请留学中介申请研究生院校,自己DIY申请留学,登录相关大学报名官网,自己写个人陈述,然后请老师帮忙修改指导文章,并提早预约自己的科目老师写推荐信,不仅省去了不少的中介费用,还让自己的申请材料非常细致非常个人化,而不是支付昂贵的中介费用却使用普通中介千篇一律的个人陈述模板甚至漏洞百出的材料。我成功录取到香港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机会,其中重要的原因是UIC的大学教授们在我申请学校时提供了非常细致的推荐信,大学老师们在我读本科期间以及工作后对我的支持我非常感激,他们总是能身体力行给我做出为师的好榜样,这对我先前以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张丽娇 (2011届TESL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