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到现在4个多月,我尝试过和朋友创业,跟着家人学习经商,当过澳门立法议员的秘书,跑过国外打工旅游。当回想一切的时候,才发现转眼2013年就要过去了,但这一年真的过得好不容易。

24

       先和大家谈谈毕业生创业,相信很多学弟学妹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当时几个创业伙伴都算是同届中的佼佼者,大家有一定的工作默契又希望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找了股东投资,我们四个毕业生以占空股的形式开了一家公司。我们不出任何资金,盈利就分红,人脉店面资金都是由股东提供,就创业而言这算低风险的创业环境了。然而我们这次的尝试却没有成功,总结几点原因:1,选择了不熟悉的行业。(投资行业虽然利润高,但需要人脉和经验等资源)2,缺少一个导师。(老板和领导是有区别的,或许在初进社会时我们更需要一位leader教导我们成长)3,主观准备不足。对于创业的种种未知和艰辛你是否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了?个人能力到了可以充分运用股东们的人脉资金资源的程度了吗?你懂得中国社会官商间奇妙的关系吗?创办公司之初,我们曾经拜访一位很有社会地位的创业导师,希望他能做我们的Business Ad-visor,他当时说:“我看过的毕业生创业计划上万份,只是成功的两只手能数得过来。”或许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当时的我们是有多自信无畏才坐在这位全球邑商精英联盟的主席面前,他手里还拿着李嘉诚那篇新鲜出炉的采访,现在想来终究是年少气盛不够成熟。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很低,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作为创业者,首先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再接再厉的韧性。创业就是每天起来面对不同的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现在我的小伙伴们都各自找到了很好的出路,我们的友谊也因这段共同谱写的故事得到升华。用一句最爱的话总结这段经历:没有失败,只是还未成功。

23

       接下来谈谈家族企业,“民企二代”。我纠结了很久要不要讨论这个话题,但我希望大家正确看待这个先天性群体。我父亲是个商人,有自己的生意却算不上大企业。UIC有部分同学是“民企二代”“官二代”,他们最富裕的不是财富,而是父辈的奋斗精神和人脉资源。他们有的希望不依靠父母创立自己的事业成为“创二代”,有的为了更好传承父辈的企业心血所以比别人更早更努力更认真地学习系统的商业知识。在我看来,他们享受着优越的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肩负着更重的责任,他们有社会担当有梦想。接下来的十年是“民企二代”的接棒高峰期,历史大环境如此,属此身份的同学们还是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我建议大家在大学时就可以开始接触家里的生意,比如跟着父母参加股东会议和各种社交活动。二代接棒通常会面临人脉和企业意识断层,尤其是海归。所以多参加父母的饭局,提前嫁接父辈的人脉资源很重要。至于企业制度和意识的断层问题我没足够经验就不提了。大部分的民企属于中小型企业,缺乏系统培训和完善制度,所以先去大公司锻炼然后回去接棒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回不回家里是个人抉择,但由于大部分“创一代”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接手,所以大家提前了解有利于毕业后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推荐大家关注两个组织:接力中国和中国海归青年协会。请大家勇敢追随自己的内心。

22

       再谈谈给别人打工。我很幸运有机会作为澳粤同盟的候选人秘书全程参与2014年澳门立法选举的竞选工作,从备选,宣传,全力冲刺,谢票等阶段学习见识了很多。这次的竞选结果是全澳票数第二,我的两位上司:麦瑞权议员和郑安庭议员成功进入澳门立法议会。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班好长辈和好朋友以及更深入地了解了澳门的政治环境。工作细节不多讲,直接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感悟:

1.祸福自求。

2.态度决定一切,性格决定命运。

3.完美难求,但快放弃时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4.没有谁应该理所当然地对你好,所以请感恩。

5.在社会上,忠忠直直会吃亏。只要心是正的,懂得变通很重要。

25

      最后就是绝大多数的你们都爱的旅行!我爱旅游,看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但是别老拿旅游说事儿!这是我流浪了很久后才领悟到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旅行中找到自我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回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未来。旅行的意义是什么?看似豪迈洒脱的旅行背后,究竟是为了看世界,还是逃避现实?人生那么长,总要用一段时间的不自由来换取其他人生的自由。所以有着环球旅游梦想的你,也请别荒废年轻的光阴,让旅行为你的人生加油添色,脚踏实地地生活。其实关键不是在哪里生活,而是如何生活。

      祝愿各位活得洒脱,自由,勇敢,精彩!

2013届毕业生蓝雁晶

20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