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程铭
 2015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
 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美国俄亥俄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成为全人
从第一次英文演讲的颤抖到顺畅地用英文表达自己的
见解,程铭觉得经过UIC四年的大学生活,自己变得能够更
加勇于且善于表达自己。
程铭说起在UIC最大收获:“在这四年里,我们不再是
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机器;而是在丰富多样的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的培养下,逐渐成为一个智商,
情商以及逆商都全面发展的‘全人’。”

 

8

马建清
 2015级财务专业
 现于腾讯公司实习
四年,我改变了什么
马建清的大学四年没有一天是闲着的,在UIC的生活
里充满盼头和惊喜,也会在一天繁忙的学习和小组讨论结
束后,心里默念一句“真好啊”。她想,这应该就是充实
的乐趣吧。
当问到她UIC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马建清说:
“她带给我的是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她让我学会慢慢去
客观感悟判断,去大胆去探寻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而非随波
逐流;她让我学会谨慎思考,不再意气用事在仓促中做决
定;她让我学会开放性思维,帮助我渐渐消除了对这个世
界的误解,跳出之前稍稍陈旧的偏见;更重要的是在对世
界有更深认知后,让我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15

张恺忻
 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
 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研究专业读研
从调查火锅店空气质量开始的环科梦
张恺忻在UIC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便是第一个小组项
目——一个调查珠海火锅店空气质量的实验。她和同学
们一起,选择了六家不同的火锅店来探究不同的火锅锅
底、火锅加热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整个实验耗时
一个多月。
张恺忻对于环境研究的兴趣是从高中就开始了,当时
报考UIC,也是因为一眼看到了环境科学专业,便坚持将
UIC作为第一志愿。进入UIC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张
恺忻更是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说:“我印象最深的
是资源与环境这门课,给了我很多关于申请研究生项目的
启示。在课上老师会要求我们做小组研究,我们组探索了
应该如何针对太湖渔资源过度开发的现状开展对症下药的
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是通过这次小组研究,让我产
生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强的兴趣,发现中国在这方
面做的还欠缺一些新概念的引领。”

 

11

王珺仪
 2015级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
 将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众传媒专业读研
在UIC找到奋斗的方向
从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到同学口中的“ 学
霸”,有多远的距离?王珺仪表示,只需要来到UIC。她
说:“高中无聊的学科以及沉闷的学习氛围真的让我窒
息,那时的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动力,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会
变得优秀的人。来到UIC后,我开始摸索自己的方向。
UIC是一所允许同学有想法有自由的学校,特别是老师们的
教导方式,让我渐渐对我所学的专业提起了兴趣。从成绩
一般到二等奖学金再到一等奖学金,UIC给了我奋斗的方
向。到现在,我对未来的人生有很明确的规划,这一切都
是UIC带给我的。”
王珺仪自己准备材料,成功申请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众传媒专业的研究生,这少不了教授们
的指点和帮助。她说:“他们会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
的时间和我一起查找,尽全力的帮助我。他们其实都很
忙,但是每当我想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都会尽力腾出时间
帮我。”

 

7

姜金材
 2015级应用翻译专业
 将赴伦敦大学学院翻译与文化专业读研

篮球少年在独处中成长
热爱篮球的姜金材在毕业研究项目中选择进行一次
翻译实践,将一名美国大学篮球教练的个人传记翻译成
为中文读本,将爱好与学习结合,让姜金材更有动力与
成就感。
UIC的学习节奏很紧张,但姜金材依旧坚持每天练
球,大学四年也一直活跃于学校及专业的篮球队。说
起在大学里最大的变化,姜金材说:“我学会了与自
己相处的方法。很多时候,我的日程安排与绝大部分
的同学不同,我经常晚上去练球,然后早起学习,所
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的。许多人也许对独处会恐
惧甚至厌恶,但是我却学会了跟自己做朋友。”

 

13

叶紫云
 2015级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
 将赴香港大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计算专业读研
意外的收获
四年前,叶紫云抱着想要练好英语、为以后出国深造
做准备的心理来到UIC;四年后,她的英语水平确实得到了
很大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经
历和感悟。
叶紫云说:“在广告学专业创新、活跃的氛围中,我
学会了敢于尝试和积极、从容地面对挑战。大二的时候,
在学部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去美国明尼苏
达州的康考迪亚大学参加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在这段时间
里,我深深体会到了在UIC的学习经历对我在海外学习、生
活的巨大帮助。在美国的时候,我除了在学校学习,还参
加了不少社区服务和教堂活动,在此期间深感我在UIC锻炼
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我融入外国社会非常有帮助。”

 

2

曹轶雯
 2015级电影电视专业
 将赴英国华威大学影视研究专业读研
和热爱电影的人一起创造电影
在UIC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群拿着长枪短炮拍摄的身
影,那是电影电视学专业的同学在拍戏,曹轶雯便是他们
其中的一员。
曹轶雯印象最深的便是导演课,当时老师让把演员都
带去,现场演一个片段,要求同学们现场导戏,然后老师
再来指导。她说:“当时自己导完觉得很不满意,但看到
老师三言两语间整场戏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改变就发生在
眼前。我突然感受到自己真的进入了这个行业,明白了每
一个职务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作为导演,曹轶雯最有成就感的便是看到自己的电影
放映。从写剧本,到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她付出了很多努
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她说:“这个过程是和一群热爱
电影的人一起去创造一部电影,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10

唐一菡
 2015级统计专业
 将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读研
老师的关注助成长
唐一菡说非常感谢在UIC遇到的所有老师,他们不
仅仅教会她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将他们的人生经验分享
给学生。“我是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常常在课上会举
手提问,我的老师总是非常认真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
给以鼓励和引导。有时候我在课上一皱眉头,老师会停
下来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小班教学和老师负责任
的态度让我在UIC得到了很多帮助。”
统计专业的老师对应用非常重视,也很严格要求学
生。“每学期我们都会做很多项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让我们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
强,良好的数学和编程背景也让我在申请中获取了一些
优势。”

 

16

庄子若
 2015级会计学专业
 将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会计学专业读研
难忘师生情谊
庄子若大一的时候,便被“博文雅志,真知笃行”这
句校训所深深吸引,他说:“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UIC对于
每位学生独立人格发展的鼓励,我看到了一种自由开放的
学习氛围。”
庄子若不仅喜欢UIC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更忘不了一
群学识渊博,关爱同学的老师们。曾经他因私人原因向学
校申请希望修改期末考时间,没想到院长亲自打电话给他
了解他的困难。他说:“院长对于一个普通学生的重视让
我感受到了在大学里难得的师生情谊。” “在这四年中,
我收获颇丰,学会了如何作为一个领导者带领团队出色的
完成一个项目,学会了如何拥有自己的思想,如何真正的
践行博文雅志,真知笃行的理念。”

 

1

蔡睿
 2015级新闻学专业
 将赴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体与传播专业读研
从UIC走向世界
蔡睿在来UIC前,从来没想过出国读研顺便去看看世
界;也从未想过会通过中西方双视角来接触新闻和传媒领
域,奠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追求。当她淡定自如地在台上
用流利的英语做毕业论文的报告时,回想起大一时糟糕的
英语演讲经历,她发觉自己成长了许多。
UIC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丰富的活动锻炼了她平衡社交、
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果断的决策者。
UIC来自不同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使她感受到不同思维和
视角的碰撞,也让蔡睿在了解和包容异见的过程中,发展
和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她说道:“对于希望
接触更自主活泼的、半西式教育的学生来讲,UIC会是个很
好的平台。”

 

14

余舒杭
 2015级统计学专业
 将赴香港大学数据科学专业读研
挑战舞狮大赛
“挑战并战胜自我,能让我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余
舒杭说道。作为UIC龙狮校队成员,大二期间,余舒杭为了
备战在郑州举行的2017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
赛,和龙狮队的小伙伴暑期留在学校参加集训。
舞狮的高难度动作一开始练不上去,虽然中间屡屡失
败,每晚回到宿舍浑身疲惫,余舒杭也丝毫没有过打退堂
鼓的念头。两个月的苦练给余舒杭带来的回报的不仅是在
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获得甲组传统南狮第三名及甲组
南狮自选套路第二名,还有一段拼搏过的记忆。

 

9

谭迪朗
 2015级财务学专业
 将赴墨尔本大学修读信息系统硕士学位
UIC有两种课堂
谭迪朗认为UIC有两种课堂,第一种是50分钟的课
堂,第二种是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老师们言传身教,
这让他学到了很多重要的道理。“在UIC,我遇见的每一
位老师都在无私的倾听学生,给学生建议,对学生负
责。在他们的身上我学习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
无论自己有多么高的成就,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头衔官
职,都要谦虚做人,与人为善,拼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
每一个人。”

 

12

王远谋
 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
 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保护与管理学读研
慢热型的跨界玩法
2016年的夏天,当UIC许多学生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暑
期项目时,在UIC旧文化小镇的舞蹈室里,王远谋和健身
气功校队的小伙伴们在舞蹈室里跑圈,这是暑期集训的热
身运动,他们要去内蒙古参加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
功参赛。
比赛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UIC健身气功队从来自多所
体育院校的专业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八段锦集体项目
和五禽戏竞赛功法一等奖。
王远谋形容自己是个慢热型的人,但他总能找准自己
想要什么。刚来UIC时,周围的人都在学习英语,他感受到
了这所大学的国际化氛围。王远谋觉得,越是在这种氛围
下,越不能丢掉根基所在,于是他选择了与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的课程,如健身气功和射道课,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中
华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名环科的学生,王远谋还是理工
科技学部3D创新开发实验室总监,这种跨界经历,让他的
大学四年有滋有味。

 

4

高玉茹
 2015级金融数学专业
 将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读研
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其实我选择UIC完全是命运使然。就现在来说,我很
感激这个地方,让我一步一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给了我
足够多的机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找到自己想做的
事情。”高玉茹说。
令高玉茹最为称道的是她所在专业师资水平以及老师
学生间的相处模式。“老师们的学术水平都是很高,并且
老师们对学生的引导不只停留在学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
种思考体系的建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像是朋友,这打
破了刻板印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壁垒,更利于我们
之间想法的流通,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高玉茹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国文课,“课程内容是关
于道家学说中的‘道法术’。 让我明白了,所谓大学学习
的知识是由道到术的三维体系。这对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有
相当大的帮助。”

 

5

何彦君
 2015级新闻学专业
 将赴爱丁堡大学电影专业读研
感恩启蒙老师
“2016年我修了一门专业课— — 新闻摄影
(photojournalism),那门课让我遇见了大学的第一个恩
师,也是大学里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Daniel。摄影一
直以来是我的爱好,那门课把我带进了一个更专业的摄影
世界。Daniel的课堂有很大的互动性,充分的实操练习和知
识输出,给了学生和老师很多交流探讨的机会。Daniel不但
很耐心且认真地解答我源源不断的疑问,他还常常慷慨地
给我们分享他的战地记者经历。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工作
经历和他的个人哲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灵感。Daniel让我
明白,在大学里遇到好老师是一件很幸运而且要好好珍惜
的事。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我的影响永不磨
灭,并会在我未来的成长中激励和引导我无畏前行。感谢
Daniel。”

 

6

黄家莹
 2015级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
 将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公共政策专业读研
最好的答案就是从自己出发
“与国内的传统大学不同,在UIC课堂上老师提问
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比如问得最多的便是‘What do
you think?’。由于在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一
开始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觉得自己没有‘立场’ 去
思考,或是担心自己的答案是‘非标准’ 的。后来渐
渐地,当我开始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老师和同学不
但不觉得这种想法很奇怪,反而会特别欣赏和他们不一
样的见解。所以当我感受到我自己的见解被得到尊重的
时候,当我发现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后,最好
的答案就是从自己所知道的出发,不断尝试错误,真正
享受到了不同思维交融或碰撞的过程。学习变成了自发
的行为,不再是被动的复制粘贴的过程。只有你真正的
感受到学习带给你的快乐,那么你自然会为此不顾一切
努力向上。”

 

                                                                                                                    来源   I     《博雅行》

                                                                                                                    编辑   I     森木  廖秋娴  吴玉棠

                                                                                                                    出处   I     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