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铭
2015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业
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美国俄亥俄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成为全人
从第一次英文演讲的颤抖到顺畅地用英文表达自己的
见解,程铭觉得经过UIC四年的大学生活,自己变得能够更
加勇于且善于表达自己。
程铭说起在UIC最大收获:“在这四年里,我们不再是
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机器;而是在丰富多样的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的培养下,逐渐成为一个智商,
情商以及逆商都全面发展的‘全人’。”

马建清
2015级财务专业
现于腾讯公司实习
四年,我改变了什么
马建清的大学四年没有一天是闲着的,在UIC的生活
里充满盼头和惊喜,也会在一天繁忙的学习和小组讨论结
束后,心里默念一句“真好啊”。她想,这应该就是充实
的乐趣吧。
当问到她UIC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马建清说:
“她带给我的是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她让我学会慢慢去
客观感悟判断,去大胆去探寻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而非随波
逐流;她让我学会谨慎思考,不再意气用事在仓促中做决
定;她让我学会开放性思维,帮助我渐渐消除了对这个世
界的误解,跳出之前稍稍陈旧的偏见;更重要的是在对世
界有更深认知后,让我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张恺忻
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
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环境研究专业读研
从调查火锅店空气质量开始的环科梦
张恺忻在UIC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便是第一个小组项
目——一个调查珠海火锅店空气质量的实验。她和同学
们一起,选择了六家不同的火锅店来探究不同的火锅锅
底、火锅加热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整个实验耗时
一个多月。
张恺忻对于环境研究的兴趣是从高中就开始了,当时
报考UIC,也是因为一眼看到了环境科学专业,便坚持将
UIC作为第一志愿。进入UIC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张
恺忻更是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她说:“我印象最深的
是资源与环境这门课,给了我很多关于申请研究生项目的
启示。在课上老师会要求我们做小组研究,我们组探索了
应该如何针对太湖渔资源过度开发的现状开展对症下药的
管理,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是通过这次小组研究,让我产
生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更强的兴趣,发现中国在这方
面做的还欠缺一些新概念的引领。”

王珺仪
2015级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
将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众传媒专业读研
在UIC找到奋斗的方向
从一个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到同学口中的“ 学
霸”,有多远的距离?王珺仪表示,只需要来到UIC。她
说:“高中无聊的学科以及沉闷的学习氛围真的让我窒
息,那时的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动力,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会
变得优秀的人。来到UIC后,我开始摸索自己的方向。
UIC是一所允许同学有想法有自由的学校,特别是老师们的
教导方式,让我渐渐对我所学的专业提起了兴趣。从成绩
一般到二等奖学金再到一等奖学金,UIC给了我奋斗的方
向。到现在,我对未来的人生有很明确的规划,这一切都
是UIC带给我的。”
王珺仪自己准备材料,成功申请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
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众传媒专业的研究生,这少不了教授们
的指点和帮助。她说:“他们会花上一两个小时甚至更多
的时间和我一起查找,尽全力的帮助我。他们其实都很
忙,但是每当我想他们求助的时候他们都会尽力腾出时间
帮我。”

姜金材
2015级应用翻译专业
将赴伦敦大学学院翻译与文化专业读研
篮球少年在独处中成长
热爱篮球的姜金材在毕业研究项目中选择进行一次
翻译实践,将一名美国大学篮球教练的个人传记翻译成
为中文读本,将爱好与学习结合,让姜金材更有动力与
成就感。
UIC的学习节奏很紧张,但姜金材依旧坚持每天练
球,大学四年也一直活跃于学校及专业的篮球队。说
起在大学里最大的变化,姜金材说:“我学会了与自
己相处的方法。很多时候,我的日程安排与绝大部分
的同学不同,我经常晚上去练球,然后早起学习,所
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的。许多人也许对独处会恐
惧甚至厌恶,但是我却学会了跟自己做朋友。”

叶紫云
2015级公共关系与广告学专业
将赴香港大学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计算专业读研
意外的收获
四年前,叶紫云抱着想要练好英语、为以后出国深造
做准备的心理来到UIC;四年后,她的英语水平确实得到了
很大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她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经
历和感悟。
叶紫云说:“在广告学专业创新、活跃的氛围中,我
学会了敢于尝试和积极、从容地面对挑战。大二的时候,
在学部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申请到了去美国明尼苏
达州的康考迪亚大学参加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在这段时间
里,我深深体会到了在UIC的学习经历对我在海外学习、生
活的巨大帮助。在美国的时候,我除了在学校学习,还参
加了不少社区服务和教堂活动,在此期间深感我在UIC锻炼
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我融入外国社会非常有帮助。”

曹轶雯
2015级电影电视专业
将赴英国华威大学影视研究专业读研
和热爱电影的人一起创造电影
在UIC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群拿着长枪短炮拍摄的身
影,那是电影电视学专业的同学在拍戏,曹轶雯便是他们
其中的一员。
曹轶雯印象最深的便是导演课,当时老师让把演员都
带去,现场演一个片段,要求同学们现场导戏,然后老师
再来指导。她说:“当时自己导完觉得很不满意,但看到
老师三言两语间整场戏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改变就发生在
眼前。我突然感受到自己真的进入了这个行业,明白了每
一个职务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作为导演,曹轶雯最有成就感的便是看到自己的电影
放映。从写剧本,到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她付出了很多努
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她说:“这个过程是和一群热爱
电影的人一起去创造一部电影,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唐一菡
2015级统计专业
将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读研
老师的关注助成长
唐一菡说非常感谢在UIC遇到的所有老师,他们不
仅仅教会她过硬的专业技能,也将他们的人生经验分享
给学生。“我是一个问题很多的学生,常常在课上会举
手提问,我的老师总是非常认真的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并
给以鼓励和引导。有时候我在课上一皱眉头,老师会停
下来问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小班教学和老师负责任
的态度让我在UIC得到了很多帮助。”
统计专业的老师对应用非常重视,也很严格要求学
生。“每学期我们都会做很多项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
数据,让我们的编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
强,良好的数学和编程背景也让我在申请中获取了一些
优势。”

庄子若
2015级会计学专业
将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会计学专业读研
难忘师生情谊
庄子若大一的时候,便被“博文雅志,真知笃行”这
句校训所深深吸引,他说:“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了UIC对于
每位学生独立人格发展的鼓励,我看到了一种自由开放的
学习氛围。”
庄子若不仅喜欢UIC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更忘不了一
群学识渊博,关爱同学的老师们。曾经他因私人原因向学
校申请希望修改期末考时间,没想到院长亲自打电话给他
了解他的困难。他说:“院长对于一个普通学生的重视让
我感受到了在大学里难得的师生情谊。” “在这四年中,
我收获颇丰,学会了如何作为一个领导者带领团队出色的
完成一个项目,学会了如何拥有自己的思想,如何真正的
践行博文雅志,真知笃行的理念。”

蔡睿
2015级新闻学专业
将赴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媒体与传播专业读研
从UIC走向世界
蔡睿在来UIC前,从来没想过出国读研顺便去看看世
界;也从未想过会通过中西方双视角来接触新闻和传媒领
域,奠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追求。当她淡定自如地在台上
用流利的英语做毕业论文的报告时,回想起大一时糟糕的
英语演讲经历,她发觉自己成长了许多。
UIC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丰富的活动锻炼了她平衡社交、
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果断的决策者。
UIC来自不同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使她感受到不同思维和
视角的碰撞,也让蔡睿在了解和包容异见的过程中,发展
和形成了自己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她说道:“对于希望
接触更自主活泼的、半西式教育的学生来讲,UIC会是个很
好的平台。”

余舒杭
2015级统计学专业
将赴香港大学数据科学专业读研
挑战舞狮大赛
“挑战并战胜自我,能让我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余
舒杭说道。作为UIC龙狮校队成员,大二期间,余舒杭为了
备战在郑州举行的2017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
赛,和龙狮队的小伙伴暑期留在学校参加集训。
舞狮的高难度动作一开始练不上去,虽然中间屡屡失
败,每晚回到宿舍浑身疲惫,余舒杭也丝毫没有过打退堂
鼓的念头。两个月的苦练给余舒杭带来的回报的不仅是在
比赛中取得的好成绩——获得甲组传统南狮第三名及甲组
南狮自选套路第二名,还有一段拼搏过的记忆。

谭迪朗
2015级财务学专业
将赴墨尔本大学修读信息系统硕士学位
UIC有两种课堂
谭迪朗认为UIC有两种课堂,第一种是50分钟的课
堂,第二种是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老师们言传身教,
这让他学到了很多重要的道理。“在UIC,我遇见的每一
位老师都在无私的倾听学生,给学生建议,对学生负
责。在他们的身上我学习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
无论自己有多么高的成就,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头衔官
职,都要谦虚做人,与人为善,拼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
每一个人。”

王远谋
2015级环境科学专业
将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保护与管理学读研
慢热型的跨界玩法
2016年的夏天,当UIC许多学生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暑
期项目时,在UIC旧文化小镇的舞蹈室里,王远谋和健身
气功校队的小伙伴们在舞蹈室里跑圈,这是暑期集训的热
身运动,他们要去内蒙古参加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
功参赛。
比赛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UIC健身气功队从来自多所
体育院校的专业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八段锦集体项目
和五禽戏竞赛功法一等奖。
王远谋形容自己是个慢热型的人,但他总能找准自己
想要什么。刚来UIC时,周围的人都在学习英语,他感受到
了这所大学的国际化氛围。王远谋觉得,越是在这种氛围
下,越不能丢掉根基所在,于是他选择了与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的课程,如健身气功和射道课,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中
华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名环科的学生,王远谋还是理工
科技学部3D创新开发实验室总监,这种跨界经历,让他的
大学四年有滋有味。

高玉茹
2015级金融数学专业
将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统计系读研
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
“其实我选择UIC完全是命运使然。就现在来说,我很
感激这个地方,让我一步一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给了我
足够多的机会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找到自己想做的
事情。”高玉茹说。
令高玉茹最为称道的是她所在专业师资水平以及老师
学生间的相处模式。“老师们的学术水平都是很高,并且
老师们对学生的引导不只停留在学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
种思考体系的建立。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像是朋友,这打
破了刻板印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壁垒,更利于我们
之间想法的流通,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高玉茹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国文课,“课程内容是关
于道家学说中的‘道法术’。 让我明白了,所谓大学学习
的知识是由道到术的三维体系。这对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有
相当大的帮助。”

何彦君
2015级新闻学专业
将赴爱丁堡大学电影专业读研
感恩启蒙老师
“2016年我修了一门专业课— — 新闻摄影
(photojournalism),那门课让我遇见了大学的第一个恩
师,也是大学里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Daniel。摄影一
直以来是我的爱好,那门课把我带进了一个更专业的摄影
世界。Daniel的课堂有很大的互动性,充分的实操练习和知
识输出,给了学生和老师很多交流探讨的机会。Daniel不但
很耐心且认真地解答我源源不断的疑问,他还常常慷慨地
给我们分享他的战地记者经历。他的为人处世,他的工作
经历和他的个人哲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灵感。Daniel让我
明白,在大学里遇到好老师是一件很幸运而且要好好珍惜
的事。尽管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我的影响永不磨
灭,并会在我未来的成长中激励和引导我无畏前行。感谢
Daniel。”

黄家莹
2015级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
将赴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公共政策专业读研
最好的答案就是从自己出发
“与国内的传统大学不同,在UIC课堂上老师提问
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比如问得最多的便是‘What do
you think?’。由于在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一
开始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觉得自己没有‘立场’ 去
思考,或是担心自己的答案是‘非标准’ 的。后来渐
渐地,当我开始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老师和同学不
但不觉得这种想法很奇怪,反而会特别欣赏和他们不一
样的见解。所以当我感受到我自己的见解被得到尊重的
时候,当我发现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后,最好
的答案就是从自己所知道的出发,不断尝试错误,真正
享受到了不同思维交融或碰撞的过程。学习变成了自发
的行为,不再是被动的复制粘贴的过程。只有你真正的
感受到学习带给你的快乐,那么你自然会为此不顾一切
努力向上。”
来源 I 《博雅行》
编辑 I 森木 廖秋娴 吴玉棠
出处 I 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