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铭泓大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自广东汕头

翁铭泓是2019届北师港浸大(UIC)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将前往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攻读硕士(据2019年“QS世界大学排名”,伦敦大学学院位列全球第十,“教育学”领域位列全球第一),同时获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商学院、卡斯商学院等Offer。

W1

大学四年,在UIC的启蒙下,他意识到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从计算机专业到教育学领域,他又是如何突破“边界”?一起来听听他的大学故事吧。

从“成才”到“成人”

大三某日,经过层层筛选,翁铭泓紧张地攥着个人简历坐在会议室内,面对着一字排开的九位面试老师,听到了来自张聪副校长的英文提问。这是一次奖学金申请面试,十分注重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这正是UIC一直推崇的全人教育的体现。

W2

                                翁铭洪(左二)在2016-2017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

大学四年,翁铭泓不单从专业技能课中掌握技术 ——“成才”,更在博雅教育中培养了他的独立人格 —— “成人”

四年后的今天,与同专业大部分同学的选择不同,翁铭泓决定在做了四年“程序员”后,探索如何将科技应用到不同行业。

不同于专才教育,UIC的教授在上课时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不同的领域。计算机的技术与应用是紧随时代发展的,翁铭泓一直在探索行业及社会发展的趋势。

W3

                                                          翁铭泓(右)和同学

在与社会企业的接触过程中,他意识到单纯的“程序员”并不是他的职业生涯目标,他希望利用四年所学,去探索如何将科技应用到不同行业,而这相比于程序员,将让他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流和接触不同的行业,有更多的契机去了解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于是,翁铭泓的研究生专业就“跨界”了。

毕业前,翁铭泓在面试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教育学院硕士时,来自希腊的面试官对他的经历表示好奇,问了不少中国科技领域上的问题。源自这四年所学所见,翁铭泓向面试官展示了中国科技行业潜在的发展机遇,阐述了他对中国教育体制的看法。面试结束时,面试官跟翁铭泓说了句话:“你大学所学的东西很了不起,而且你的英语口语比我的还好。”

大学四年,求知若渴

从高中到UIC,用“求知若渴”形容翁铭泓再合适不过了。

在学校国际化的平台及博雅教育的培养下,他变得更加有主见,懂得自我规划,也抓住了不少机遇,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与工作阅历,这些点滴为翁铭泓对自己的人生掌舵远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翁铭泓一直尽力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大二以来,他先后为来自英国、香港、上海和珠海不同的企业提供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并为部分公司提供商业分析。

W4

随着实践、接触到的企业和人脉资源越来越多,翁铭泓也学习了更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个良性循环一直促使着他比同龄人更快地成长,而这个循环的动力,就是兴趣与成就感。

翁铭泓记得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时,他跟着著名香港导演陈安琪老师学习香港电视节目的制作,跟着曾任职于新加坡总理演讲撰稿团队的老师学习公共演讲的技巧,去TVB电视台总部学习电视节目制作,在香港法院听庭,与在香港认识的朋友去看莫奈画展……

翁铭泓认为,UIC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机会去扩展视野,培养了他更广阔的思想,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

在参加校园歌手大赛夺冠之后,翁铭泓成为了娱乐公司的一名签约艺人,在那段时间的周末经常奔波于各个城市比赛与表演。也正是UIC的启蒙与引导,让他意识到人的多种可能性,使他不断突破自我边界。

翁铭泓由衷地感谢UIC这个具有全球视野的教育平台,为他提供了全英文教学以及博雅教育,让他在充满机遇的年纪,融入到了更精彩的世界

                                                                                                                      图片   I     受访者提供

                                                                                                                      编辑   I     余媛滢   高昕瑜(MPRO)

                                                                                                                      来源   I     新闻公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