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培养了16届逾万名的校友。今年三月,校园内春意盎然、草木新发,我校基金会迎来了2014届校友徐浩南。他代表其所创立的万山农夫(北京)有限公司与我会签署了100万元的捐赠协议,捐赠资金用于支持梅州基础教育的发展。
图:徐浩南校友与基金会秘书长李宁宁女士签订捐赠协议
随着UIC的稳步发展,一批具备家国情怀、国际化视野、全面发展的校友在社会大环境中不断历练成长。成长之路,必然荆棘坎坷、历程维艰,恰似一曲悠长弦歌的开篇,落音不缀,余音绵长,谱写的是莘莘学子们对梦想的追逐,对理想的践行。逐梦溯源,母校一词的份量,正如梦境里远航时出发的母港,愈发显得悠远、凝重。在不断前行的路上,校友们不曾忘记回到梦想出发的地方,反哺母校。
徐浩南,山东临沂人,2014年毕业于北师港浸大应用经济专业,随后在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UTA)攻读并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后,徐浩南回到祖国,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事业,并通过自身的勤勉拼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了解,自幼在农村长大的徐浩南,直至初中才转到城市里念书,对农村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结。归国以后,他一直专注于农村基础建设领域,对农村发展现状颇有感慨。当他了解到北师港浸大于2021年12月与梅州市梅江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设立了梅州基础教育基金支持梅江区基础教育发展,这与他的理念十分相投,便决意要捐赠母校,助力梅江基础教育发展。
根据广东省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北师港浸大将以自身教育优势为前提,以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为目的,特设梅州基础教育帮扶基金进行精准教育扶贫,拉平各地基础教育差距。
本基金用于支持北师港浸大对口梅州地区开展基础教育扶贫工作的相关费用。
当徐浩南时隔多年再次回到UIC时,看着新校园的风景由衷发出感叹:“很感激UIC的博雅教育,我在这里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四年。UIC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四年中,我遇到了让我受益终身的老师,也结识了能相伴一生的至交,形成了我在社会实践发展中所需要具备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博雅教育更是扩展了我的视野,教会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稳步践行的态度做事业,用回报社会的认知做理念,希望我在UIC所感所悟能更多地促进事业的发展,去惠及到更多农村家庭,特别是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孩子。”
徐浩南强调,这次捐赠也离不开家庭和长辈们的影响。他说:“我的父亲以及叔伯们不少人身份是军人,也是从农村成长和奋斗发展起来的企业家,基本都是党员,企业和个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驱动,我经常被长辈们身体力行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企业及个人事业发展的重心: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村。从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始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对此愿景,身为共产党家庭的一员,我也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拥护国家的政策,贡献一份力量。”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徐浩南向学弟学妹们寄语:“因为相信,才会成功,坚定自己的梦想,义无反顾的拼搏,青春是信念里永远的山峰,值得用一辈子的人生去仰视,敬畏青春、不悔青春,希望在北师港浸大这片知识的海洋,我的学弟学妹们都能快乐生活,茁壮成长,学有所成,奉献社会。”
文|冯健颖 张瑜
图|新闻公关处
编辑|张瑜
审核|学校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