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音梗,一瓶辣椒酱,一位新生代独立音乐人,就此诞生……

冯沁苑,或许我们更熟悉“买辣椒也用券”这个名字

“沁苑连读是‘券’”,就这样,UIC19届国际政治(现全球化与发展)专业里走出了一位音乐人校友。





这场音乐梦想的开始,简单得理直气壮。“开始唱歌是因为初高中的时候追星,为了给偶像唱应援曲,和一起追星的小伙伴们经常翻唱改编一些歌曲传到网上。长大了之后对偶像的热情减退了,歌还是一直唱了下来。”券说。


这个梦想得以延续,得益于UIC丰富的社团生活。“UIC对各类活动的举办给予了比较大的自由度,我加入iMUSIC音乐社,组建了我自己的学生乐队‘甜孩乐队’,后来也作为主唱加入了以爵士风格为主的‘黑蕉乐队’,我们一起排练、参加Bandshow,积累了一些现场演出的经历,也发现了自己在演唱上的一些天赋。有时录音和表演需要出差会耽误课程,但教授们也都很支持!”在热爱和天赋的加持下,券正式作为音乐人出道。

启  航


「当爱好成为职业,是甜蜜又痛苦。“把演唱作为职业之后我变得比以前紧绷和焦虑,因为这已经不仅是一件‘开心就好’的事,把它做‘好’成为了我必须完成的本职工作。与一直能做喜欢的事情相伴随的,是始终无法达到自己要求的痛苦。」

///


风 起


有《起风了》作为出道作品,又作为影视剧主题曲爆火,在很多人看来风光无限,但无论是起初的版权问题,还是后续“新老版本”的喜好之争,都让券感受到了“歌手”这个身份的重量。


“我对大家钟爱《起风了》这件事会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我不觉得这首歌最能代表我。同时我也苦恼于这首‘代表作’给我贴上的标签,各位最喜欢的我的作品代表了各位眼中的我,我在‘被代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的主动权。


每当有人对我表达喜欢,我知道ta喜欢的是我‘代表作’中ta可以产生共鸣的部分,并不是喜欢我本身。但表达者和听众的关系本来就是这样的吧,独立但能遥远地产生共振。”券感慨道。“我只是网络hit曲的演唱者,歌比我‘红’多了。


其实只要‘歌手’这个词在身上,什么定语我都无所谓,我的身份定位是唱歌的,前缀随便。”对她来说唱歌是纯粹的,能唱歌,就足够快乐。




《有 光》


如同她对音乐直白又热烈的爱,券的日常生活也随处可见热情和个性,明媚且鲜活。


因为有机会去名校读喜欢的专业,就读研深造;不当歌手可能会继续读博,研究感兴趣的Gender Studies;没事了喜欢宅在家里躺着网购、玩switch,偶尔去看看朋友的演出;一首歌总被大家提及想听,就叛逆劲儿起来不愿意唱;演出出糗忘记拉拉链,和吉他手都搞错段落,只能重复堪堪救场……券的故事平淡却有滋有味,就像她的那一首《黄》——人们生活的最大公约数是普通、平庸、不发光但温暖的一生。“这是我认为能照亮、温暖、支撑我们的‘光’,是我对世界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券说。

回顾这几年的经历,券依然坚定当初的选择,“我知道唱歌是一件我不去做就一定会后悔的事情,所以我去做了。”



首场个人巡演“与我有关”即将来到珠海,券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与期待:“很多朋友都在广东,特别期待在现场见到各位老朋友们。这次演出场地的主理人也是我在大学时候就认识的,之前都是在乐坊看演出,这次终于是以表演者的身份来到这个场地,有种很神奇的感觉!”回到熟悉又新鲜的主场,券会如何介绍冯沁苑?


11.26,一起去听冯沁苑的自白。




图源:受访者提供

采编:张倚竹(20MCOM)

排版:吴扬珂(20ACCT)

张炼(20MCOM)

初审:张倚竹(20MCOM)

终审:四维教育协调处校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