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恩 2011届UIC校友 GIR专业,参与了由北师港浸大(UIC)校友会发起的驰援湖北募捐活动,从大年初一到三月,活动筹集善款共27万余元。

 

她同时也是湖北十堰某中学募捐小组的主要参与者,在疫情初期便立马行动,为湖北筹款运送物资十几万元。

 

 01

心系十堰,心系十堰人

 

 

湖北十堰对赵思恩而言,是一份情怀,是第二故乡,是一个不忍心看它遭难的地方

 

赵思恩在湖北十堰读了两年高中,现在也在当地创业工作,虽然疫情爆发时她已回到湖南长沙家中,她还是从朋友那了解到当地人的处境。疫情期间,尤其是初期,物资无比匮乏,赵思恩跟朋友聊天发现,定点医院的非一线医生把一个普通医用口罩反复用三天,有的甚至用更久,最夸张的一次一个口罩用了七天。自从湖北武汉封城、全省管控后,物资的运输、配送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z1

赵思恩与朋友的聊天记录

 

即使是一线医院的医生,他们的口罩很多也是反复消杀重复使用。但医院至少受到公众的关注,更难的是乡镇社区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每天要上门给人测体温,调查居民是否有武汉往来史、接触史。

 

令赵思恩印象深刻的是和一位乡镇书记的交谈,这位书记告诉赵思恩,他的口罩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八始终没有换过。为什么?因为没有得换,也不敢换。书记说,自己也知道这个口罩已经没有防护效果了,但是必须戴上,要给别人一个心理安慰。“我听到后就觉得很心疼,很想搞一些口罩送到他们手里,真的是太心疼了”,这是赵思恩当时的第一想法。

 

早在封城前,赵思恩从朋友那听到疫情会很严重,当时就有了募捐想法。武汉封城后,意识到情况严重,马上就开始行动。

 

她们捐赠的第一批防护服送往武汉。由于物资过于匮乏,这批防护服甚至险些被抢,过程历经波折,最终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送到了医生的手里。赵思恩说,医生对她们说的话仍难以忘记,“如果没有你们这批防护服,我们明天就相当于是‘裸奔’上阵了”。这个过程像赵思恩说的“物资运输就像是去西天取经一样”,不过幸好,因为她们送去的防护服,有更多的医生不必“裸奔”上阵,而是在凝聚温暖的防护服里开启新年第一天的抗疫战斗。

 

这是1月24号,赵思恩参与抗疫募捐完成的第一次物资捐赠。

 

 

 02

捐赠层层受阻,校友齐力跨难关

 

1月25日,赵思恩在校友会QQ群里看到UIC校友和四维教育协调处倡议大家一同发起为湖北的募捐活动。本身就在湖北十堰工作的赵思恩没有想很多,直接找发起人私聊,接着被拉进募捐工作群。当时已经参与到湖北十堰中学校友募捐小组的赵思恩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当地人来说,相比捐款,捐赠物资更能帮助到湖北。活动应急决策小组和资源信息对接群迅速建立,UIC校友会发起募捐并在8天之内突破目标金额20万元。

 

发起捐款不难,难的是购买捐赠物资。

 

赵思恩主要负责对接湖北十堰当地政府和五家医院,同时负责找货源。一边货源紧张、质量难以核实,另一边湖北正陷于水深火热,在不断筛选货源的过程中,她们仍旧踩了坑。本来通过一个已核实口罩货源预定到10万只口罩,货款也已支付。结果到提货前一天,商家用各种理由拒绝出货,解释说没货,硬是退款。原本以为马上能把10万只口罩送到湖北的医生手里,结果10万只口罩突然就不翼而飞。

 

更困难的一次是土耳其口罩被抢风波。

 

疫情期间口罩在国内市场严重供不应求,口罩价格飙涨。从5毛、1块,到2块、3块、4块,高的时候达到5块6,还不含税,不含运费。口罩价格被爆炒,俄罗斯、巴西、泰国,不少国家都成为大家疯抢口罩的目的地。

 

高中校友会募捐小组也放眼国外,从土耳其购买了一批口罩。这批口罩加上运费的整个成本都比在直接在国内购买口罩要低。但就在准备装载上飞机时,口罩被人以三倍价格买走。哪怕当时在香港的接货、报关都已经做好准备,她们还是不得不立马重新找货源。

 

终于在另一名09届校友的努力下,组织到5万只口罩,捐送到十堰市疾控中心。

 z2

UIC校友会向十堰地区的捐赠物资

 

口罩头一天晚上送到十堰疾控中心,第二天一早就立马派发到各个医院。“本来大家还说要在箱子上贴张捐赠字条,拍个照,结果直接一下就发完了 ”,赵思恩说,“最重要的是物资成功送到医院工作人员的手上,大家感到欣慰”。

 

从募捐到筹集运送物资,赵思恩一度觉得很“崩溃”,“我想捐点东西,想捐赠到到当地,怎么就这么难呢?” 很多类似这样的灵魂拷问。除了捐赠困难,赵思恩也在疫情中深深感受到了人的温度。身在湖北的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无不在努力改变现状;同时会看到各种“妖魔鬼怪”,网络上的“喷子”、趁机发国难财的各种人。但是也会看到很多美善的事情,让赵思恩更加确信民族文化里良善的特质是流淌在大家身上的。普通人在特殊时期展现出非凡的凝聚力和爆发力,临时成立的小组组织捐款,依赖的也是大家互相建立的信任、和相信为他人能带来帮助的信念。

 z3

UIC校友会的捐赠证明

 

与此同时,高中校友组成的志愿小组非常给力。通过自发的宣传,从200多人募集到十几万元,捐赠几批物资至武汉和十堰。

 z4

赵思恩与高中校友组成的志愿小组捐赠记录

 

没有官方渠道她们就借用朋友圈的力量,缺少经验她们就严谨探索,用不同的小群分管物资筛选、对接医院负责人、物流跟进,在大群里每天向捐赠人更新公告,公示受捐款项和开支明细。相互信任和募捐团队的果断选择,让整个过程高效且切实帮到武汉人民。

 

UIC的校友也表现出训练有素的协作能力,他们不少有过社工经验,行动中优秀的协作能力帮助大家高效高质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还有医疗行业的校友用专业知识帮助寻找核对货源,更有校友直接投资口罩厂。

 z5

UICer们共同保护十堰

 

在这场持续了超过一个月的募捐抗疫活动的背后,是一个个从大学小镇、从金同路2000号走向社会各个角落的UICer们的付出,他们不忘校歌里那一句“躬身服务彰仁爱,真知笃行创辉煌”的歌词,更不忘UIC“师、生、家、国”的四维教育理念,在湖北陷入疫情的第一时间,他们选择与UICer们一同站出来做实事

 

 

 03

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

 

赵思恩和十堰的渊源从高中开始,而这一份深厚的情感,则来自于回来创业后收获的朋友与支持。

 

2016年,赵思恩回到曾经上高中的十堰,开始创业。她的企业主要专注于智能制造,研发建立智能工厂、搭建智能化物联网,应用在汽车生产制造的领域。

 z6

 z7

赵思恩的企业

 

赵思恩说,从一个没有名气的小公司做到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被拍进纪录片,这个过程不易也充满乐趣。把自己脑海里的想象与构思变成现实,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这种人在工作里不断产生创造力的状态,是赵思恩日常工作的模样,也是她在疫情期间的感悟。这次疫情让她意识到:“真的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

 z8

赵思恩被央视采访

 

“因为你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去发挥自己的价值,我觉得有时候是为了确认人的存在,有时候我们说找存在感也好或者是怎样也好,但事实上就是你是需要确认自己是有价值的,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你才会更加有动力或者说有热情扑入到这碗热气腾腾的生活里面。”

 

 

 04

登雪山、潜水,“反正就不是说娇滴滴的”

 

赵思恩最近的朋友圈里发了一些颜色明亮的画。没有美术功底的她,平时最多和朋友一起画画丙烯画,倒是因为疫情又开始画画。她的画很抓眼球,用色温暖,传递出舒服的感觉。

 

她说,我没有美术功底,就画点简单的,尝试用喜欢的颜色和色块去创造一份美感。画画是一个能让自己产生心流状态的体验,作出来的画也让人很安宁,有点治愈的感觉。“哈哈,可能我也想做一个温柔的女孩子吧”, 赵思恩笑着说。

 z9

赵思恩的画用色温暖

 

赵思恩的性格确实也很符合刻板印象里的“长沙妹子”:她说话的时候声音明亮,非常爱笑,也毫不忌讳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内心感受,和朋友是会唧唧呱呱聊得很开的那种。但和她接触又发现,周围人觉得她有着超乎年龄的沉稳,遇事从容。在随和亲切的交谈中,感受到的是温柔,也娴静,但更多的,是笃定。用她的话说,“反正就不是说娇滴滴的”。

 z10

用喜欢的颜色和色块去创造一份美感

 

“噢,想起来了能展现出我不是娇滴滴的另外一个故事。”

 

原来赵思恩在UIC的时候是登山队成员,参加了去青海的登雪山项目。一到夏天,UIC便有各种暑期项目,赵思恩想都没想就报了户外项目。当时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项目是去非洲,结果因为安全问题被迫取消。“我也报名了,不然我就去了非洲”。从这种项目的选择上,就会发现赵思恩内心的想法。要好玩,好奇心重得很。

 

后来,她又去了台湾学习潜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都报这样的项目,可能就真的不是一个文静的人吧。”

 

去登青海玉珠峰的那一年,赵思恩18岁,刚好是08年,汶川地震,奥运会开幕,还有奥运火炬被阻挠,很多事在这一年发生。哪怕家人担心安全反复劝阻,赵思恩还是决定要去登雪山。“今年不去的话,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在西大滩做完海拔适应性训练后,登山队驱车前往大本营。结果,她们刚开始搭帐篷就遇到了暴风雪,几位从没见过雪的广东同学十分兴奋,完全忘记怕有高反,蹦蹦跳跳打起了雪仗,玩得很嗨。第二天起来,大地已经变成了雪茫茫一片。

 z11

赵思恩与登山队成员在玉珠峰的合照

 

当时大家睡的是超大帐篷,一只大帐篷能睡18个人。赵思恩刚好睡在通风口,仰卧着的正上方有一块小小的布,风一吹它就会飘动。半夜醒来,她感觉到有冰冰的东西掉在脸上,好奇又疑惑,她拿起手边唯一的电子设备,一台相机,然后把相机打开借着屏幕的光,看到雪哗啦啦地直接飘在自己的脸上和睡袋里,脑袋周围一圈也都是白雪,积了已经有个几厘米厚。

 

心大的赵思恩心想,管它呢,抓起身旁的冲锋衣往脸上一盖,又继续睡了。谁想风雪实在太大,冲锋衣上也积满了雪,重量压着她的脸,难以呼吸。她又醒了,往旁边挪了挪,接着睡。

 

接下来是真正的攻顶。她们到了Camp1后发现,去攻顶那条路上的指引绳索已经彻底被厚厚的雪给埋住。再往前走,过了常年积雪线,雪厚得难以前行,一步踏下去,雪直接没过大腿根。

 

没有办法再前进,不可能再前进,只有折返。没能登顶,赵思恩很遗憾。但幸运的是,同一批登山的伙伴,成了她大学里最好的朋友。登山队的一个同学因觉得当年没有攻顶很遗憾,几年后再次去到玉珠峰,最终登顶成功

 

无论是去登山还是去潜水,赵思恩都是哗的一下就想去了,这次疫情也是,一下就有“我要做点什么”的想法,这样的特质,自然而然就从她身体里散发出来。

 

不管是一起去登山的人,还是一起募捐驰援湖北的同学,赵思恩都能感受到一种吸引力。“你会发现这些人之所以会聚到一起参与这个活动,其实你们自己相信的一些理念,一些价值观等等是有相似点的,就像有时候上选修课,你都会发现怎么老是遇到同一拨人。”赵思恩分享,这次校友会募捐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车娜,也是UIC登山队成员,只不过比她早一届。

 

在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赵思恩问,大家平时在UIC会不会去凤凰山,还问UIC的天文社是否还在,原来她曾经做了两年多天文社的社长,组织过到珠海周边各个小岛观星,淇澳岛,高栏岛,外伶汀岛等。

 

不管是学生时代登山潜水,还是如今创业打拼、抗疫支援,赵思恩身上都流淌着一种“敢为人先”的热血,不是精致雕琢,而是简单包裹着的一颗笃行之心。

 

有蛮劲,但不霸蛮,有冲劲,

但也会停下来画画和看星星。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案:温雨辰

排版:周媛 桂雨欣

审核:四维校友协调处校友事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