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湖北武汉还是韩国大邱区的线上抗疫志愿者督导服务工作,都有来自北师港浸大UIC的2011届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简称SWSA)的校友周甜的身影,她也是这些社会工作志愿者中的一员。作为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督导,国际重大事件压力基金会(ICISF)认证的危机介入培训师,从疫情暴发之初, 周甜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事业之中。她先是于今年1月23日加入了“NCP生命支援网络”的线上志愿服务,成为其前期的骨干成员之一,而后又于1月25日开始为武汉社工开展危机介入线上培训,并参与录制《危机介入实务课程》公开课。直到现在,她还在为国际前线社工志愿者提供督导服务,为他们进行情绪支持和疏导,协助解决疑难个案。
在这次抗疫行动中,每一个社会工作者都是幕后的战士。“我们并不是施舍帮助或给予帮助的人,我们的社工志愿者是患者的同行者,陪他们走过最艰难的一段路,让他们可以重拾他们的力量。”周甜说道,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01
因为信任,所以加入
1月22日晚,周甜正在家里写着对联,她一直在关注着疫情,但心里依旧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直到她公益圈的好友郝南,在晚上和她说起最近疫情的严重程度。周甜回忆:“第二天早上起床,我的微信就炸了,消息非常多,我被拉到几个群里商讨建立一个志愿者组织,随后立马开展了招募志愿者的工作。”这个短短几天建立起来的组织便是“NCP生命支援网络”,由医疗组、关怀组、文宣组、信息组等组成,周甜便是关怀组的核心成员之一。谈到为什么会义务反顾地加入到这个在当时还非常不完善的组织,周甜说:“是因为信任,好友郝南有专业医学背景,他判断出医疗资源的紧张及居家隔离的重要性,一旦开始居家隔离,大家会需要很多的指引、支持和协助,再加上我有做灾难相关的响应和支援工作的经验,知道行动必须要快,且一定是跨专业合作的。基于对他的信任和相关的工作经验,我们便马上决定开始这个行动。”
NCP生命志愿网络一开始就有超过2000多位志愿者报名,团队非常强大。当搭建完初步的架构后,同时周甜所在的机构无国界社工的工作量也开始增加,后续她就逐渐在NCP生命支援组织退居二线做协助工作。

周甜前期所在的NCP生命志愿组织的相关微信群
02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周甜在NCP生命支援组织退居二线后,无国界社工开始了与武汉大学郁之虹教授带领的“社工伴行”团队合作,为支援一线的线上志愿者提供督导服务。周甜作为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督导,工作量骤然增多,她在作为督导的同时,也负责整个团队的组织协调工作。周甜谈到:“刚开始的话,联络统筹工作很多,因为是几个团队一起合作,还是有很多混乱和疑惑的,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在组织和协调上。” 周甜在最忙的时候,甚至一天加了五六十个群,她无法全面地顾及到所有群的消息,于是只有不停地置顶和取消。她描述那段时间的工作量:“从每天一睁开眼到晚上睡觉,所有的时间感觉都不够用,被排的满满地。”

周甜所在的各种线上抗疫社工督导群、支持群
该行动到了合作中期,SWSA专业的黄匡忠教授开始在微信群上号召其他UIC校友的加入,校友们响应速度很快有30多个人报名,校友们无论是刚刚毕业还是毕业多年,周甜在与他们相处时感到非常亲切。周甜谈到:“这些校友都参加危机介入课程的培训,即便有一些同学我并不认识,但我安排他们去帮忙时很相信他们的专业性,我们彼此之间信任度很高。” 在合作过程中,有时某个团队(与无国界社工合作的其他志愿者团队)会忽然增加很多志愿者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安排两个督导,这时周甜就会安排两个合适的督导和一个UIC小助手一起到志愿者群里配合进行辅导、记录相关笔记。周甜表示,即使工作非常忙碌,她并不觉得疲惫,所有的事情最后都被安排地井井有条,而这都要归功于团队的力量。“当我觉得我是一个人时,我们的整个团队,不论是无国界社工的同事还是UIC的校友都给了我很多支持,让我把这个事情做得更好,那些坎儿也一个个地踏过去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甜说,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与轻松。

UIC社工专业的校友抗疫志愿活动回应积极
03
疫情形势在向好之际
是最需要社工志愿者之刻
在谈到最近工作是否有减轻的时候,周甜想了想,然后说道:“其实并没有,表面上看似轻松些,但是我们会比较担心的是疫情结束后,那些患者回归社区,他们可能会面临社区的歧视、不接纳、找工作等困难,还有面对家里的损失。每当此时,患者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再次出现,这些事情可能会给一线社工志愿者再次带来无力感,而作为线上志愿者的我们,也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支持。”
周甜从灾后心理反应变化的角度,解读了经历这个事件的人们从疫情初期到后期的心理变化,她将其形容为一个“曲线”,最开始发生灾难事件时,对于受灾者来说,全国各地都有捐助物资,政府也有出台很多政策来帮助他们,比如说免费治疗、社区里面送菜,都会让他们感觉到温暖,没有太多心思去想其他。周甜解释:“对于很多帮助患者的人来说,在疫情的抗争初期,他们的情绪是很高涨的,一腔热血投入其中。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称为“英雄期或蜜月期”。再往后就会到一个“盘点期”,由紧急到平缓的一个阶段,患者慢慢回归生活常态。此时他可能会发现,他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还将面临很多的困境、哀伤和失落,而这时很容易陷入到低谷阶段。”
四月到五月就是盘点期,这个时间段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个严峻时刻。周甜解释到:“我们之所以考虑到现在的工作不能马上结束,是因为清明节将至,在这个低谷期中,患者或其家人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出现浮动。某些人可能会因为这个节点,从而促进他的自我疗愈,但有些人在这个点上可能会掉得更深。根据研究,在创伤事件后,有5%-10%左右的人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反应,例如患上创伤后压力综合症(PTSD)。虽然只有少部分,但按照武汉这次疫情的影响人数来看,数量是相当大的,我们预计这类型的案例会在4月份往后越来越多地出现,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同时,周甜还表示在与这次疫情相关灾难事件中,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不应该被忽视。在灾难事件中,精神的支持和物质的支持同样重要。在生命救援的阶段,“有一个概念叫做72小时黄金生命救援期,而这72小时也是我们提供心灵支持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人次提供了即时的心理关怀的话,那他之后的心理创伤会因为前期提供的而可能减少,”周甜解释到。周甜表示在这次疫情中,众多的医护人员崩溃的视频流出,显示出了这次疫情中医务人员压力是巨大的。周甜说:“作为医护,他们的压力不是那么容易跟家人或者其他非本专业的人倾诉的。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如果社工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建立同辈协助支持小组,那么医护的压力至少可以得到即时的舒缓。香港和新加坡在SARS期间,有些医院都有给医护开展朋辈协助小组,且之后的研究证明对医护减压很有帮助。” 她期待这次疫情可以推动大家关注社工服务,以及危机介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她接着谈到:“希望这次疫情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继续保持运用,在以后类似的事情当中,有更多的人可以意识到精神支持和物质救援的同样重要性,并尽早地把帮助提供给需要的人。”

周甜在2019年美国ICISF国际研讨会上发言,介绍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分享危机介入的经验
04
做公益不是我的光环
而是我的事业
谈到对公益的看法时,周甜说:“我其实不太喜欢别人总说 ‘哇,你做公益,你好伟大!’ 这其实是很多人对公益的偏见,我做公益是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周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做公益其实很需要专业人才,且某些项目的复杂度也非常高。她说:“我也有想过转行,去当商业机构做HR(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参与企业的EAP(员工帮助计划),但我更喜欢公益项目中大家一起合作把项目做好的成就感,也觉得做好一个公益项目,比做很多商业项目更具挑战性。”

在九寨沟地震后回访灾区,附近的景区风景还是很美
周甜从她的公益事业中受益良多,她说:“灾难带给我的力量常常令我感到震撼和谦卑。” 她回忆起2012年去在汶川地震灾区开展社区恢复收尾工作时的情景:“我当时被灾民生生不息的力量强烈震撼到了,往往我们会觉得,社会工作者做灾难,就是去帮助他们,但是和他们接触后发现,灾民往往给给志愿者带来更多的东西。他们的力量真的很强大,他们的家园及拥有的一切都被摧毁了,但是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他们却慢慢找回来了力量,然后把整个灾区的生活都重建起来了。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即便放在自己身上可能也会很难抗过去,但是灾民给了我很多力量。”她还表示身处公益圈,这份工作让她接触了许多其他社会工作者,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而这都使她的生活和心灵变得无比丰盈起来。

与无国界社工前同事在2018年汶川地震10周年回访灾区

拜访美国NSW(国家社会工作协会),与参会人员交流
05
中国社会工作者应该
增加对自己的认同感
周甜表示,她在这次疫情期间与其他团队的志愿工作者接触中感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普遍对自己专业的认可度较低。她分析到:“他们总是觉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利用社工的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哪里,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链接资源的,在线上只能发发讯息,活跃一下气氛,做一做活动。但其实他们都忘了,社会工作专业链接人与家庭、社区、社会整个生态系统,来协助困境当中的人重拾解决问题的力量和能力。大家学了那么多理论技巧和方法,融汇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而大家应该自信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谈到母校UIC的社工专业学生时,周甜很开心看到UIC的学生,普遍对社工专业的认同度很高,在疫情的实践中,将学到的方法很好地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她认为除了UIC学生自己的刻苦努力外,UIC社工专业的老师在增加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方面功不可没。“UIC的社工老师都言传身教,比如黄匡忠教授,他有一个执着的理念就是:老师必须要有临床的经验,要在实践中应用。周甜表示,社工专业每一个老师的课程都会加深你对本专业的认可并给予你力量,因为这些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学生们真的会走到前线去。

参加2017年第24届亚太地区社会工作区域联合会,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参加ICISF 认证导师课程训练,与ICISF创始人之一,团体辅导CISD发明者米歇尔教授合影
06
心怀感恩
访谈最后,周甜表示她希望Uicer们都能够心怀感恩,继续把母校北师港浸大UIC博雅教育的精神传递下去,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整个世界,一起努力使整个世界越来越美好。她说:“ 这个社会,一旦有一些事情发生,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无法和它撇开关系,因为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要更加谦逊,真真切切地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国内疫情形势已然向好,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但正如周甜所说,“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息息相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岛,面对某些事情的发生,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这次疫情的发生已然让人类看到我们的命运是如何紧紧相连,而唯有团结和责任才是让我们度过难关的关键。当疫情结束后,希望大家给自己保留一份希望感和一份危机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更美好的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借着这次时机,也让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审视世界。
END
图片:受访者提供
文案:李宣怡 王雨杉
排版:吴嘉豪
审核:四维教育协调处校友事务组